分享
![]() 作者|杜文杰 青少年成長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主要是:教育、社會環境、自身原因。 1、教育 教育因素主要包含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方面。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長要協助學校和社會加強對孩子各方面的教育。 家長要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孩子上好第一堂課,幫孩子扣好第一粒扣子。 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注重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當好表率。 不讓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要帶頭遵守。 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教孩子做一個誠實守信之人、心地善良之人、遵紀守法之人。 家長呀重視和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家長要傾注愛心,承擔責任,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教育包括學校、老師和同學對孩子教育及成長的影響。 孩子在學校待的時間較長。學校要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要加強教師責任心,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同學之間要搞好團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不搞小集團、小幫派,更不能因為學習后進,成為參與打架斗毆的“小團伙”。 要讓孩子結交積極向上的同學,向先進看齊,也要熱情幫助后進同學。 ![]() 2、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因素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地域環境、文化環境等,這些都對青少年成長有影響。 (1)政治環境 國家大的政策,尤其是關于教育及教學方面的改革,對教師教學積極性、教學實踐、素質教育、學生升學及就業方面都會產生一些影響。 (2)經濟環境 政治影響經濟。經濟發展狀況、水平,也包括家庭自身經濟環境等,對青少年健康成長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面對經濟狀況的差別,學校及家長要教育學生力戒虛榮心,不要講求攀比,爭奪虛名。 (3)地域環境 城市與鄉村交通和設施,以及城市中的市中心與郊區地理環境、教育資源、消費水平、發展潛力等都影響經濟生活水平和質量,也體現了教育的不平衡性和差異性。 農村的孩子和郊區的孩子享受優質教育機會及所擁有的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較少。尤其是一部分農村及偏遠落后地區學校教學設施及教師素質還比較差。 (4)文化環境 是政治、經濟、地域環境的綜合反映,也影響青少年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有文化底蘊及背景的地方,青少年所接受的歷史文化教育更多,更具體,更深刻,更有優勢和優越感。 比如歷史上的古都西安、北京、南京,還有上海、武漢、重慶、長沙、蘇州、揚州、昆明等經濟發達的旅游城市對青少年在接受文化歷史等方面的教育和成長有更多的幫助。 ![]() 3、自身原因 主要包括身體、心理和自身努力程度。 (1)身體方面 指身高、長相、營養狀態、身體健康狀況等,有些是先天的因素,有些是后天自身鍛煉的結果。 身體健康強壯,各方面綜合表現較強的青少年學生在文化、體育、藝術等方面都有較好的優勢,未來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可能也會更大。 身體欠佳,容易生病,往往容易感覺身體方面有壓力,自慚形穢等,這些都要幫助孩子正確引導。 (2)心理方面 主要指心理狀況及心態方面表現等。 具體包括理想、信念、信心、恒心、自律、意志、方法、優越感及良好的心態等。 (3)努力程度 是青少年價值觀、人生態度及身心方面的綜合反應。如:積極進取、努力向上、勇于拼搏、勤奮刻苦等。 越努力、越積極、越有希望,對青少年的成長及發展越有利。 在青少年成長階段,以上幾個方面要認真對待,家長和學校尤其要把握孩子幾個關鍵成長階段(0—6歲啟蒙階段、6—12歲小學階段、12—15歲初中階段、15—18歲高中階段)的教育。因勢利導,共同努力,促進青少年的健康快樂成長。 (圖:網絡 作者:杜文杰,首發書館,謝謝觀賞!轉載請注明處。) ![]() ![]() |
|